作者简介
marianna,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习方向是工业控制与测试设备。2012年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在民品研发中心从事安检设备的单片机相关设计。今年,她转身跳槽至目前所在的北京淇朗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石化设备的软硬件开发。工作之外,热爱旅行热心时事,期待成为一名资深的嵌入式研发工程师。
由于我想要分享的面试经历内容较长,所以将分为上下两篇。这一篇,我将分享自己关于工科女生做研发的个人简介,希望能给广大工科姐妹乃至男性同行们一些思考;下一篇,我将分享我个人工作和跳槽的有趣经历,欢迎各位读者关注和指正。
女生做研发,压力来自天性还是偏见?
其实像我这样从事技术研发岗位的女性不少,我认识的很多工科女孩都非常聪明和有悟性,又温柔而有亲和力,在面对技术问题的时候,她们的应对能力不比男性差。但是工科女性给社会留下的印象稍微暗淡了些,研发队伍中虽然女性很常见,但她们很少成为队伍的核心灵魂人物;工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或小有所成者,也难觅女性身影。
一路走来,已经听到不少人说“女生不适合搞技术”、“女生不适合搞研发”之类的话。身边的同事也会跟我说,像我这样一门心思钻技术的女生很少。观察我身边的同学,男生毕业之后从事研发工作的至少一半以上,而女生大概四分之一都不到。如果面对同一个技术难题,女性的解决能力不输给男性,那为什么总感觉女性在工科的低位要比男性低呢?
我的感觉是,社会流传的大男子主义和对女性的天生偏见,是造成这个局面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认为,男性的体力和耐力好,头脑聪明后劲足,公司招聘的时候即使女性和男性同样优秀,也会优先考虑男性。而女性缺少机会和实际经验的锻炼,更容易从自身专业领域退步。女性在将近三十岁的时候,由于天生的母性使然,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也是用人单位聘用女性时顾虑重重的原因之一,而女性则会错过自身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等到孩子可以不用全身心照顾的时候,已经被同龄的男性甩掉一截。
![](/Uploads/2014_06/article/6c29d72448.jpg)
抵御天性是没有用的,就算技术死宅如我,也坚定的认为陪伴孩子和给孩子幸福,是比工作重要百倍的事情。爱因斯坦除了会相对论,还会拉小提琴。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发展自身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工作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不要停止对技术脉络的探索,命运比想象的要慷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感觉我身边的工科女生们好像缺乏野心,或者她们刻意无意隐藏掉了自己的野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激起男性的保护愿望”,好像这样的女性才会得到大家眼里的幸福,对技术和生活都太有自信的女性会让男性望而却步。不敢展现对工作的掌控力,也意味着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而当自己真的想获得某个机会的时候,又欠缺经验和魄力去承担相当那样大的责任。勇敢不仅仅是指处理外部世界的危险,更是指超越自身和突破心灵的局限。
工科女的成长路:从零动手能力到全能女工程师
![](/Uploads/2014_06/article/506da0298a.jpg)
老实说,刚刚进入本科学习的时候,真的非常迷茫和郁闷,课本上的内容艰深莫测,怎么啃也啃不下来,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也不会真的教授知识完整的脉络。那时候,不要说真的从事研发岗位了,我就连一个简单的仪表设备都感到无从下手。本科前三年,不能说什么都没学到,但可以说我的动手能力几乎为零。
转机发生在大四开学后的不久。因为前三年的成绩可以让我保送读研,因此我开始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干点其他的事情。机缘巧合,在同学介绍之下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队。从此,我开始了电路板绘制、C语言编程、单片机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等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异常辛苦,尤其是同时还要承受比赛的压力,但也正是这一 年,奠定了我整个职业发展的扎实基础。那时候会想,也许以后我可以靠这个技能生存。
比赛的结果并不理想,关于技术研 究、团队建设、指导方针,估计每个队员都有一肚子的话说。成功的经验大同小异,而失败的方式有千万种,那么长时间废寝忘食的努力,却没有能够达到别人和自己的期望,心中的悔恨和内疚,几乎吞没了每个人。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时光,仍然会心酸,好在随着心智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学习积累,总算能够面对它,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之后开始读研究生,由于各个实验室的导师手上都会有些项目,练手的机会很多,我的导师又是非常开明和注重实践的,两年半的时间,始终在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反复练习,终于在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找到第一份硬件工程师的研发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