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动车拿到手已经一个多月了,至今充电桩都没安装到位,没办法在家给车充电。”家住成都十陵的陈莉给笔者打来求助电话。
6月25日,笔者来到陈莉所住的明蜀新村。因为物管不同意安充电桩,陈莉新购置的电动汽车停在楼下,却没有地方充电。笔者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充电难”已成阻碍电动汽车驶入家庭的最大瓶颈。
没想到物业成最后的“拦路虎”
陈莉算了一本经济账:她上班的地方在西三环草金立交附近,来回30多公里,开燃油车一天油费差不多30块钱。如果搭乘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多小时。如果用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有个120-150公里,一天才用5度电,又不限号,最划算。但没想到,物业公司成为拦路虎。“不管怎么样,我们就是不允许。”明蜀新村的物业公司负责人只有一句话。
物业公司有诸多担忧。“充电设备是否安全,有没有安全标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谁来承担?安装充电桩的多了,小区电力面临扩容问题,谁来解决?充电桩是否会影响其他业主车辆的进出?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考虑。”
卖电动汽车给陈莉的代理商贺光启也很无奈,“这是我们卖出的第一辆车,当时作出了包安充电桩的承诺,现在再也不敢这样承诺了。”
和贺光启在同一楼层卖车的奇瑞新能源汽车四川一级代理商岳川东也表示,在其去年在川卖出的45辆汽车中,还没有一辆成功安装了充电桩,大多都是因为小区物业不允许,导致车主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充电途径。“很多人以为安装充电桩很简单,在地面上打几个孔固定充电桩,再拉一根电线就可以了。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贺光启说,结果发现前期协调工作量非常大,不仅包括使用者自己、汽车企业、物管公司,还可能会涉及到电力公司和物业产权方等,“我们还去咨询了供电部门,一起去协调了四五次都没协调下来。”
供电部门也爱莫能助。成都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和成都电动汽车服务公司经理李锦帆均表示,由于小区变压器产权归属物业方,充电桩作为电动车的组成部分,由车企提供,车主可向国家电网提交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充电桩电力部门可以上门有偿安装,但是安在哪里、物业是否予以配合,需要业主自行协调。“我加入了外地的电动汽车QQ群,发现大家都遇到这个问题。问题得到解决的,多半是因为和物业公司关系好,死磨硬泡才最终装上的。”陈莉说。
缺制度 谁来教我私人充电桩怎么装
在咨询过成都市交委等政府部门后,陈莉依然看不到解决路径在何方。
笔者查阅各种规定后发现,对于私人充电桩的安装,相关方如何配合或支持,并没有相关条文加以约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涉及充电桩的内容少,仅有“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的相关条文。2010年发布的成都市《关于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如何确保充电桩顺利入区入户安装,小区物业公司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责任和义务都包括哪些,也没有明文规定。
贺光启认为,如果从制度层面明确电动车制造商、销售商、充电桩企业、车主和小区物业在充电桩安装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霖认为,物业对于充电桩的安装具不具有最后“决定权”,还可诉诸业主委员会,只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业主委员会可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
陈莉可能等不到那么久了。她决定从7楼的家中拉一个插座下来充电,“虽然比起专业充电桩很不安全,但纯属无奈之举,出了问题我只能自认倒霉。”
微评
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更多细化政策
不能仅仅把安装充电桩看作消费者与小区物业之间的事。两者地位的不对等显而易见,小区物业一声“不准”,作为小区业主的车主也只能傻眼。但另一方面,小区物业在充电设备安全及规范方面的关切,也不无道理。安装规范、电力容量……这些问题凸显的是电动汽车的普及还很超前。与这“超前”相对应的,何尝不是打通电动汽车的“最后一公里”上的滞后:充电桩是否安全?有无统一的国标?如何设置专用停车位?充电桩进小区的规范是什么?小区物业充当何种角色?凡此种种,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加主动作为,予以政策细化,规范操作。政策细则越早出台,越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国家的相关政策,一直都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科技和消费发展方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能力为拉动消费、稳增长贡献更大力量。站在这个高度,解决电动汽车能在家充电这一“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