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电、换电之争
一个行业的很多纠结在旁观者眼里看起来往往很可笑,充、换之争就是如此。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电池沿用其他著名电器,如手电筒的换电模式,所以天生换电。后来出了一些不能换电的手机,如iphone什么的,也曾引起轩然大波。电动汽车因为电池至少重几百斤,甚至半吨重,所以一开始就是焊在车架子上的,自然也没有换电之说。直到充电问题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成为了瓶颈,换电的想法就出现了。
换电可以解决电池充电慢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电池保养问题,也比较容易规模化商业化。但是换电理念出现后,行业反响并不热烈,甚至出现了一些反对声音:
安全与稳定
可更换电池意味着车身上有一个半吨重可活动部件,你怕不?
高速、颠簸,可活动电池内部结构会不会被破坏,甚至冒烟起火?
电池与汽车的接口在震动下的稳定性,会不会高速时断电,或者噼里啪啦?
运营问题
新电池换成旧电池谁干?
如何计量费用?
集中的充电中心,如何避免对电网的冲击?
充电站可不是一个桩子拉根线儿就行,场地从哪儿来?
所以,现在所有的电动汽车都有充电接口,换电却非常少见。不过充电时长的问题,已经成为电池容量之后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第一大瓶颈。这个瓶颈之大,已经开始从根本上影响电动汽车的应用发展了。
电池容量有问题,可以堆电池,各大车厂都在堆。电池贵,国家可以给补贴。但是充电时间长,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中国政府在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很多地方政府也兴致勃勃,从公共交通领域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但是,这个不差钱的领域,遇到了充电时间长问题后,也一筹莫展了。
出租车跑半天活,充半天电;公交车跑一圈就要休息一个小时,这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换电开始被重视,并且出现了一些成果。比如……
Better Place
Better Place
前面说了,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推广示范应用。政府的推广往往意味着相关产业已经有了无数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以色列一家叫Better Place的公司就兴致勃勃的告诉大家:换电啦,1-2分钟。并且创造了“Better Place充电屋”、“电量套餐”、“会员制度”、“导航服务”、“网络服务”等等一系列充满创意的换电相关服务,可谓创意无限,花样百出。但是今天看来,还缺了一样:互联网思维。Better Place没有喊出改变世界、颠覆行业之类的口号,所以虽然它做的确实是这样的事情,但后来还是完蛋了……2013年,Better Place宣布破产。
Better Place曾在国际上展开过广泛合作,包括欧洲的美国的中国的什么什么的。他完蛋后,全球换电产业一片愁云惨淡,很多业内人士已经宣布,换电模式彻底失败。然而在小编看来,这是赤裸裸的利益纷争造成的。
以下为阴谋论
上面提到了换电模式的安全啊、运营啊什么的问题,但是根源问题没有人直接说出来,那就是产业链上的利益:
充电汽车谁来供电?电网!这是电网公司切入汽车产业,并且到达和石油巨头同样地位的绝佳时机。虽然很多人在说,什么石油利益集团在阻挠电动汽车发展,其实不然。这种利益集团眼光不会那么短浅,而是早在做应对必然未来的各种准备,其中包括换电。
我们来看看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的利益走向有何不同。
充电模式,车电一体,利益归车企和经销商。能量来源为电网提供,利益归电网。
换电模式,车电分离,在车企和电网之间横插进来一个电池运营商,分了一杯羹。
大家可以畅想一下,如果加油站利用自己的地皮,增加换电服务,那么会是什么情况?会是电网不给电的情况……所以一直以来,换电成长的路上一直有一只魔爪在阻挠它的前进。
二、一些换电实例
二、一些换电实例
新乡底盘换电
新乡政府一直很积极,搞了一个叫新能的电动汽车公司,和一个电动出租车公司,弄了几百台电动出租车在运营。这些车都是底盘换电的,现在运行了几年了,据说还好。
小编去看过,3-5分钟换一辆车,也多次见过10分钟没换明白的。虽然是全自动的,但是感觉,一点也不高科技,没互联网思维。不过这个移动换电车很酷,一车可以拉7-14组电池,既可以救援,也可开始临时换电点。
公交车换电
这个就不多说了,公交车有天然优势,可以在场站建设换电站。中国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类似的公交车,如江苏、青岛……
尾部换电
杭州众泰出过尾部换电,这个更没法提了。
特斯拉换电
特斯拉换电
Model S其实是可以换电的,90s快速换电。当然,这个数字是理想情况……13年特斯拉正式推出了这个技术,并且做了展示。不过鉴于所谓超级充电站还没建完,所以现在特斯拉的换电站基本上还只是在Musk的心中……
从形式上看,跟新乡一样是底盘换电。虽然小编没现场看过,但是瞧瞧人家这高科技,这架势,这气场,甩新乡出租三条街有没有?
Tesla 推出 Model S 90 秒换电池
三、换电的问题和设想
有些人提到,换电没有标准的问题。确实,这就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换电模式,会在车企和电网之间出现一个第三方运营商。这个运营商既不属于车企也不属于电网,所以就需要有一套普适的标准,好把车企和电网连接起来……好吧,实际上是把自己和车企、电网连接起来。已经死翘翘的Better Place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统一标准的好处也可以想而知,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产业进步,消费者方便,好处均多多。所以远见者、冒险者、专家学者纷纷投入其中,要对这个事情做出贡献。下图,就是一个学者为某企业设计的基于换电的商业模式:电池租赁、裸车销售。
统一标准这个事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手。一般来说,这个推手角色往往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企业联合和政府共同承担。而在目前,换电模式由于并不被车企太看重,所以传统的车企巨头并无强力推进者。电池企业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太靠近产业链上游,所以也很难主导。而指望电网更是与虎谋皮了。所以,第三方新兴运营商就成为了指望。
目前,在中国,国家电网其实是支持换电的。不过,马上就陷入了能源垄断的口水仗。你既然供电,又想控制电池,你药店碧莲不?车企不干了,电池厂不干了,专家学者们也不干了……所以举步维艰。
而中国政府则态度暧昧,虽然想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到底谁是未来方向政府也拿不准。万一支持错了,则不仅仅是交学费的问题,还涉及到能源安全、汽车产业崛起等种种大层面的大问题。所以政府现在做了一个更二的事情:投入几百亿,但是投给无数的企业、学府、机构,指望这些机构能够在政府支持下脱颖而出,找到未来。但是几百亿看起来多,实际上分给这些机构后,每个机构能拿个几百万上千万都是跑关系有力的了。所以基本上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而上面那张图,就是这个企业的换电模式设想:制定几个规格的电池标准,联合车企生产合乎标准的车辆,联合电池厂生产合乎标准的电池。最关键的是,要在城区像加油站一样,5公里一个换电站,覆盖整个城区。高速公路上也可以如此,服务站兼做换电站。
当然,说起来容易,涉及到运营、盈利等问题,小编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这应该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模式……或许想法很传统,但这是一个千万亿级别的产业,一个注定走向市场的产业,不赚钱,怎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