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今年1-5月份中国组件厂商的出口情况:2014年1-5月中国的组件出口总量9.7GW,其中出口美国1.8GW,占比18.6%,仅次于日本,成为中国厂商的第二大光伏市场,并保持逐月上升的趋势。出口美国的前四厂商分别是天合、阿特斯、晶科、英利。在美国的反倾销初判之后,天合、阿特斯、英利纷纷发表声明,对美国商务部此举表示反对,认为该举措有悖自由与公平贸易原则,同时异口同声表示不会放弃美国市场,将继续服务美国的客户和贸易合作伙伴。
如此一块可口的蛋糕,没有理由轻易放弃,考虑怎样保有美国市场时相关企业的当务之急。
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一些相关国内厂商是灭顶之灾,如此高的关税导致他们在美国的销售完全无法继续,目前所能做的是在清理美国库存的同时,商量应对之策。
EnergyTrend通过采访几家企业得知,目前厂商主要采取的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国外建厂。为应对之前的欧美双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国外建立了生产基地,如昱辉在南非、土耳其、波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出口美国的组件并非由中国的工厂生产。中电光伏也已建成土耳其工厂。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讲,双反的影响很小甚至于没影响。天合、晶科、英利等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对美国又保持着一定份额的企业可借鉴以上企业的做法来保留美国市场。然国外建厂成本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二:从双反范围之外的国家采购电池片。这是第一次美国双反后企业普遍采取的方法,即从台湾采购电池片,组装成组件再出口至美国。但此方法在拉动台湾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带了不小的麻烦,因为美国的第二次双反将台湾的电池片也包含在内,并且税率与大陆厂商不相上下。如果继续采用此种办法,采购其他国家的电池片,后续还可能迎来第三次、第四次反倾销战争。
三:采用OEM方式,委讬国外厂商生产,采取贴牌生产办法。此种方式较稳妥,已有很多厂商采用。
以上都是合理的应对之策,但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厂商适合不同的应对方式。相信经过此次双反之战,中国的企业在应对贸易战的问题上会越来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