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食材配以辅料,做出来的可能是一道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也有可能是一道“黑暗料理”;工业级处理器配以外围工业级器件,设计出来的可能是可靠稳定的工业级核心板,也有可能是一块“伪工业品”。让我们借MiniARM M3517核心板在研发阶段高低温测试环节中的一个小插曲,来一窥这类秘密的冰山一角。
MiniARM M3517简介
MiniARM M3517是广州致远电子基于TI Cortex-A8处理器AM3517设计的一款工控核心板,所有器件均采用工业级。产品在设计阶段需经历双备份操作系统测试、十万次Flash读写掉电测试、软件测试中心各项指标参数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及高低温测试等,最大限度对产品品质进行验证测试。
高低温交变湿热测试
MiniARM M3517在GPMC总线上挂载一颗工业级串口扩展芯片,用于扩展两路全功能串口,该方案在多款产品中已经成功应用且方案非常成熟。但M3517核心板样机在进行高低温交变湿热测试中,扩展串口仍然出现了匪夷所思的问题!
产品在低温-20℃~ -40℃区间,扩展串口数据发送速度变得异常的慢,系统其他功能测试则正常!-40℃断电存储两小时后重新启动,扩展串口问题依旧,系统其他功能全部正常!当温度回升至-20℃以上时,扩展串口数据发送速度则恢复正常水平!
硬件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高低温测试中出现异常,首先要排除硬件上是否存在问题!因此,我们首先从硬件开始,将硬件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罗列如下:
1、样机焊接:是否有虚焊等?经检查,无虚焊。
2、样机物料:再次确认样机使用的所有器件均为工业级物料。
3、电源设计:常规电子元器件在低温下功耗都会高10%,修改供电方案,使用外部直流稳压电源对串口扩展电路部分单独供电,确保供电充足。
4、外界干扰:对产品测试中可能存在的干扰逐一排查。
问题存在就必须要解决
大家集思广益,把可能存在的情况逐一测试。随着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尝试,可能的原因被不断的否定,问题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然而,问题存在就必须要解决,品质是产品的生命。
在一次项目组讨论会上,驱动工程师提及当初为了提升串口数据吞吐量,软件修改配置提升了总线时钟,缩短了总线读写周期,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呢?我们使用LAB6052逻辑分析仪抓取了常温下的总线写操作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未修改前常温下写操作时序
在-20℃~-40℃低温环境下,总线读写波形如图2所示,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写操作的开始部分时序出现了偏差。
图2.低温下写操作时序图
串口扩展芯片SC16C752BIB48手册中给出的推荐时序图如图3所示。
图3. SC16C752BIB48手册写操作要求时序图
真相水落石出
真相水落石出!常温下还正常的写时序,在低温发生了改变!由于在不同的温度下,器件运行的频率或多或少存在温偏,晶振的温偏和处理器的系统频率的温偏累加,造成GPMC总线的片选与写使能在低温下提前到来。在SC16C752BIB48手册中标明:td5的最小值为10ns,而低温下写使能信号甚至比片选信号提前到来!此时时序在低温下显然无法满足SC16C752BIB48要求。
在系统上修改总线配置后,总线输出的波形如图4,地址有效到片选有效为18ns,片选有效到写使能有效为12ns,完全满足扩展串口要求。重新送至高低温实验室进行测试,低温-20℃~-40℃下扩展串口工作正常!
图4.重新配置后的总线时序
核心板器件均为工业级,就一定能满足-40℃工作温度要求?
谜底揭开,核心板器件均为工业级,就一定能满足-40℃工作温度要求?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在有工业级器件保证的前提下,还需要配以成熟的硬件设计、适合的系统软件以及严格的测试环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过硬!正是有了这些保证,MiniARM系列核心板才能有资格称之为最优秀的工业级核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