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用户终端受体积、功率等各种条件的约束,给多天线技术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协作分集技术作为一种虚拟多天线技术,可以通过中继节点的协作,对传输的信息进行转发处理,以使网络用户的能耗显著降低,保证终端的数据接收,优化网络性能。协作分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对于协作传输系统中的中继选择问题,Laneman和Wornell首先提出了在两跳多分支(Two-Hop Multiple Channels)的协作网络中,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即“全中继协作”(APR)方案。由于APR方案需要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道,因而在多中继场景下,APR方案的频谱效率较低。中继选择(RS)方案克服了低频谱效率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单中继选择(SRS)方案和多中继选择(MRS)方案。在SRS中,文献选择端到端SNR最大的中继节点,从而带来全分集增益(Full persity gain)。文献提出了最优最差信道的中继选择(Best Worse Channel)方案,也实现了全分集。在MRS中,文献提出在功率限制下,基于最大接收SNR(SNR)的RS方案。文献提出在总能量受限的情况下选择中继节点,从而差错概率最小。
SRS相比APR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但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分集的自由度。MRS具有更优的差错与中断概率性能,但最优MRS方案的复杂度随中继数量呈指数增加,有时由于合并的SNR超出系统的要求,MRS方案会选择一些不必要的中继。基于RS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中继选择方案。在保证目的节点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减少中继节点选择的数目,从而在差错性能和频谱效率之间取得更好的折衷。
1 系统模型
设协作传输系统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两跳网络,其中S表示源节点,D表示目的节点,Ri表示第i个中继节点,hsi表示S到Ri的信道增益,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si2的复高斯分布;hid表示Ri到D的信道增益,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id2的复高斯分布。
假设信道状态在完成一次S到D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保持不变,S发送的总功率为1,发送的信号为xs,则Ri收到的信号yri为:
其中nsi是Ri处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如果中继节点采用放大转发(AF)模式,则Ri转发的信号xi示为XiAF:
如果中继节点采用解码转发(DF)模式,则Ri成功解码转发的信号xi表示为XiDF:
D接收到的Ri发送的信号为:
其中nid是D处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2 自适应中继选择方案(ARSS)
基于图1的系统模型,我们提出一种自适应中继选择方案(ARSS),具体过程如下:
2.1 确定是否需要中继节点转发
在第一跳中,S同时向所有中继节点和D发送数据,D收到的信号ysd为:
其中nsd是D处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则S和D之间的互信息Isd为:
在信息论中,若给定传输速率R,则当信道容量小于R时产生中断事件,可用中断概率来表示。因此S和D之间的中断概率可以表示为:
2.2 确定中继节点转发方式
在系统需要中继转发的情况下,S和Ri的互信息Isi为:
2.3 自适应选择中继节点
在第二跳中,通过AF转发方式和DF转发方式,D收到Ri转发的信号为:
具体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如下:
(1)初始化中继节点集合Ω。对yid从大到小排列,排序完的中继节点集合记为Ω。Ω中的节点数为N,它随每一次传输状态的不同而变化。
(2) 选择中继节点。当需要中继节点协作时,从Ω中选择SNR最大的中继节点i*,即
(3)判断中继选择是否结束。目的节点D对收到的多个分集进行最大比合并(MRC),合并后的输出SNR为:γ=γds+∑γid。计算SNRγ,i∈{1,2,3,..,L}其中γsd=|hsd|2/N0,L表示被选的中继节点个数,比较γ和门限γth_2:
·当γ≥γth2,中继选择结束。
·当γ<γth2,转至步骤2。3 仿真结果
为了说明所提出的ARSS方案的性能,我们比较了ARSS方案与直接传输模式(direct)、解码转发模式(SDF)以及所有中继参与放大转发模式(AAF)的中断概率、吞吐量,以及在满足一定中断概率下,选择的平均中继节点数。其中中断概率Pout为:
图2给出了中继节点数目N=3的不同中继选择方案的中断概率。仿真中设S到D,S到Ri,Ri到D的信道统计特性满足零均值,方差。“direct”表示的是D和S之间的直接传输模式,不需要中继节点的协作。“AAF”表示所有的中继节点都参与放大转发过程。“SDF”表示解码转发,只有解码成功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可以看出ARSS的中断概率明显要比其他中继选择方案的中断概率小。
图3给出了中继节点数目N=3的不同中继选择方案的平均吞吐量,仿真条件同图2。直传方式由于不需要中继协作,所以吞吐量较其他有中继节点的方式高。ARSS随着SNR的增加越来越趋近于直传方案,吞吐量远远超出了AAF和SDF。
图4给出了中继节点数目N=3的不同中继选择方案选择的平均中继节点个数。仿真条件同图2。直传方式由于不采用中继协作,所以平均中继个数为0。AAF方式的所有中继节点都参与协作,当N=3时,平均中继个数为3。SDF方式下,在SNR较低时,中继节点可能不能成功解码源节点S的数据,所以不参与协作;在SNR较高时,中继节点成功解码S数据的概率变高,参与协作的中继节点变多。ARSS与SDF正好相反,在SNR较低时,为了保证质量,需要多节点参与协作;SNR高时,中继节点参与协作的概率变低。
4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中继选择方案。首先目的节点根据直传链路信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中继转发;其次中继节点根据第一跳链路的信道状况,自适应地选择其转发协议;最后目的节点根据第二跳链路的信道状况进行中继节点的选择,从而在保证目的节点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减少所选的中继节点的个数。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中继选择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中断概率,最小化了中继节点选择的数目,同时提高了系统平均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