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全院的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清洁、包装、火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张,再生医疗器械的品种和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做好这部分器械包的高效、科学管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研发一套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物件经常丢失,错拿错放、过期失效等;(2)发现某一炉次灭菌存在问题物品包时,难以及时召回同一炉次灭菌的其他物品包;(3)相关信息存档困难,无法实时检索,归档整理困难;手工记录无法及时、准确提供全面可靠的管理数据,以应对举证倒置的法律环境;(4)面对检查时,手忙脚乱;(5)供应室灭菌物品无法做到快速、准确、方便地追溯到源头和患者;(6)供应室内部
管理难以做到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7)全成本核算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并且事倍功半。
2、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识别过程不需人工干预,并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及软件系统3个部分组成。其中,电子标签由天线与集成电路2个部分组成,天线用来接收和发射信号;集成电路部分的功能是处理和存储信息,对射频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阅读器是读取电子标签所存储信息的设备。软件系统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定制开发,其主要功能是对从电子标签中读取来的信息依据具体的业务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利用。
RFID的工作原理是将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以后,当其进入磁场时,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建立起无线方式的通讯,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阅读器接收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和解码后,传送给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RFID被称为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己经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流通和医疗等领域。RFID技术与一维条形码相比,具有很多优点:(1)RFID识读器能同时扫描多个标签带;(2)RFID阅读器不受存储容量的限制,能储存几千个字符信息;(3)RFID不需要有线识读器而且通讯距离较长,最大读取距离可达5m;(4)RFID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耐受能力,电子标签可以用酒精擦拭,更适合在医疗行业推广应用。
3、基于RFID的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RFID的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是利用RFID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再生医疗器械过程管控和可回溯系统。从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到术前核对,最后到术后清点,实行全程监控,做到每个再生医疗器械都能向上追溯到清洁者、打包者等信息,向下追溯到手术医生和患者个人;同时能随时查询再生医疗器械的库存、计费及所处状态。基于RFID的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
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RFID的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供应室管理模块和供应室业务模块及使用科室管理模块。供应室管理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权限分配管理、标签管理、责任管理、质最追踪、耗损管理、绩效管理、库存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功能;供应室业务模块包括再生医疗器械从“回收’”开始、经过“清洗”、“打包”、“灭菌”,到最后“发放”的过程管理;使用科室管理模块包括术前核对、使用登记、术后清点和追溯管理等功能。软件流程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RFID技术在再生民疗器械管理系统中具体应用,主要是通过打包时医疗器械从本信息与RFID标签对应关系的建立、科室领用信息录入、患者使用医疗器械信息的登记、器械各种情况退回手续的处理、术后清点等多个步骤来实现的。
由于再生医疗器械在供应室时,并不总是以器械包的形态存在于全过程,为了真正做到全程可追溯,我们设计了两种类型的RFID标签:一种是供应室容器上使用的RFID标签,从器械回收后到打包前,是按器械类型来分类存放的;另一种就是通常说的贴于器械包的RFID标签,该标签生命周期长,在器械打包时生成,存在于灭菌、发放、使用和回收等诸多环节。器械处于2种不同的标签过渡环节时,做好相应的增减操作及特殊情况备注说明是保证器械全程可追溯的关键步骤。
为此,在数据库设计时,除了通常的信息外,在相关表中增加了字段信息,用来记录单个器械的流动情况和特殊情况备注,即从哪个RFID标签中回收来的,又到了哪个新RFID标签中去了;同时当有特殊情况需要标明时,在相应位置做好备注信息。依据此信息,可以统计出某时间段内每一单个器械的使用频次,从而可以精确估算某品牌、某批次器械的使用寿命,为补充和采购器械时提供参考。
3.2.1 回收管理
使用过的或者过期的可再生医疗器械包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要在器械RFID标签中增加记录,同时在器械包RFID标签中减少记录,当特殊情况如:器械遗失、损害等需要说明时,要做好备注。所有操作都要在数据库系统中做好记录,以方便随时查询某个时间段内回收器械包的数量以及遗落、丢失器械的情况,对确实丢失或损坏的器械按价计入科室成本。回收的器械选用合适的清洗筐盛放,器械在随后的清洗、烘干和上油等环节始终固定这个容器,容器上有RFID电子标签,用来记录里面盛放器械的信息,包括器械的种类、数量、规格等。
3.2.2 清洗管理
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不但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被污染的机会,保证灭菌质量。根据物品性质对回收器械进行分类清洗,如:带有管腔的一些器械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和高压气枪进行清洗,一些精细器械可以用超声清洗机加以清洗。系统与清洗器实现互联,自动读取清洗器工作日志,记录清洗设备的相关数据,如水温和水压等。
3.2.3 打包并绑定标签
对清洗合格的器械按种类打包并绑定RFID数据标签,同时从相应的器械RFID标签中减少记录。RFID标签可以重复使用10万次,使消毒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消除了手术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RFID标签内容包括器械包类型、器械种类和编号、数量、包装人员编号、包装日期等信息。
3.2.4 灭菌管理
记录灭菌锅次锅号,并记录每个器械包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实时数据。该模块不但可以实现对每个器械包灭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时间曲线的实时显示和杳询,而且可以查询灭菌设备在任何时候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检修设备,从而杜绝不合格的器械包下发到使用科室。
3.2.5 发放管理
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整合,使用科室通过客户端发送电子申请单,供应室提取科室申请并根据申请单生成出库单据,在配送前打印出本次要配送的所有器械包的出库单据,使用科室在接受器械包的同时在出库单据上签字确认,作为纸质依据保存在供应室。出库单据信息包括器械包申请人、申清科室、接收人、出库时间、出库数最、出库金额、配送人员、有效期等信息。
3.2.6 术前核对
使用科室手术前对包内物品清单与RFID标签中记录的明细进行数目、品种及合极与否等方面的核对。如果不一致,立即联系供应室调换或做退回处理。
3.2.7 使用登记
录入使用再生医疗器械的患者ID号,系统会自动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本次住院费用信息与押金结余情况;读取患者将要使用的再生医疗器械包上的RFID标签,系统将自动把该再生医疗器械信息与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医生和护士等信息相绑定,以方便今后随时追溯查询。同时,将再生医疗器械包的服务价格计入使用科室成本,以方便成本核算调用。
3.2.8 术后清点功能
器械数量的准确交接是一个重要环节。术后信息系统列出手术过程中使用过的全部器械物料的基本信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及与供应室回收人员进行器械交接,最大限度防止物品遗落。
3.3 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RFID的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包括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实现,其中数据库依托于“军卫一号”数据库系统,如患者基本信息表、科室字典表等直接应用“军卫一号”中现成的表,除此之外,还需要添加20多个表,在数据库中新建CSSD用户,创建新的表空间TSP_CSSD,新建再生医疗器械包名称表,再生医疗器械包服务价格表、患者再生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表等20多个相关表。
其体系结构设计采用较为广泛的C/S两层结构,其中服务器端为Windows2003+现行HIS后台数据库(oracle10g服务器端),客户端为Windows2000/XP+Oracle客户端。前台开发工具则采用SYBASE公司的快速应用开发工具PowerBuiler11.0。
3.4 系统优点
本系统应用RFID技术作为管理的手段,实现了再生医疗器械可追溯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通过使用召回功能,快速准确地追踪与召回过期或存在问题的物品;( 2)在产品使用期限内,始终知道物品所在的位置和所处的状态;( 3)通过RFID阅读器快速、客观录入操作流程的每一步,彻底切断被污染记录纸可能造成的污染途径;( 4)数字化记录消毒、灭菌等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温度和压力等;( 5)实现对一次性物品管理,包括按批次管理有效期和质量跟踪等;( 6)可实现单个器械维护与跟踪管理;( 7)准确统计工作量,如消洗、消毒灭菌设备工作及状态和维护记录等;( 8)生成各类基于动态过程的数据报表,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多维数据分析;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可以为确凿的举证提供相关材料,使医院和患者的利益都得到有力保障。
4、结论
本系统使用1 a多来,把供应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整个流程更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系统理清了各员工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人,并提供统计任意时间段内各员工的工作量情况功能,从而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使再生医疗器械的查询、跟踪和库存管理变得更为清晰有效,1a多来丢失和损坏的器械数量减少50%,电子标签可以反复读写十万余次,节约了大里成本;最后,系统将关键数据加密后存储在标签里,提高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