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件部分
1.1RNSS/RDSS模块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中,RNSS指无源定位系统,RDSS指有源定位系统。
RNSS模块采用国腾公司的1010B模块。模块参数和性能如下:能够同时支持北斗二代 B1、GPSL1两个频点,采用SMD紧凑封装,尺寸大小为10mm*10mm,具有捕获灵敏度:-148dBm,跟踪灵敏度:-165dBm,定位精度3m。供电电压3.3V,平均功耗不大于40mW。通信协议为NMEA 0183,串口(UART)通信。
北斗RDSS模块采用公司自研的GY003A模块。模块参数和性能如下:支持北斗短报文收发。接收频率2491.75 MHz,发射频率1615.68 MHz。采用铝制模块封装,尺寸大小为50mm*45mm*13.5mm,具有接收灵敏度-127.6 dBm,发射功率5W。供电电压5V,待机功耗0.8W。通信协议为《北斗用户机数据接口协议4.0版》。
多模天线参数如下:天线尺寸为18mm*45mm*8mm,驻波比小于1.5,输入阻抗 50欧姆,接头形式为MCX-K。
1.2微控制器控制部分
主芯片采用ST公司的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内核为ARM 32-bit Cortex™-M3、72MHz主频、内部128KFLASH、20K RAM、LQFP48封装、12位ADC、3个串口、27个I/O口。
1.3 电源部分
锂电池充电电路中,锂电池工作电压为7.4V-8.4V,锂电池充电电路采用凌特公司的LTC4002EDD-8.4芯片。
RDSS模块工作电压为5V,最大工作电流为3.5A。供电方案选择为凌特公司的LTC3633EUFD#PBF,QFN28封装。该芯片为两路DC/DC,供电电压为3.6V-15V,输出电压主要为12V和5V(电压可调),转换效率最大到95%。由于系统工作电流超出芯片单路最大电流,本方案采用两路合并措施,反馈电路采用同一路反馈电路,调制频率采用固定模式2MHz。
1.4 PCB设计部分
板卡设计为4层,上层放置芯片元器件,底层放置RDSS模块和锂电池。中间两层为电源层和地层。PCB板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充电电路部分,第二部分为RDSS模块供电部分,第三部分为微控制器供电部分,第四部分为主控电路部分。RDSS模块功率大,地层网络和其他地层分开布线,最后用磁珠相连。微控制器晶振电路采用特殊包地处理,防止外部尖峰电压影响时钟。RNSS模块射频电路采用50欧姆匹配阻抗控制,信号线外围用地包围控制,防止外部干扰。RDSS供电电路采用大面积覆铜处理,地连接处,密集打过孔,使地连接良好。
RDSS模块供电芯片LTC3633PCB设计时,将电感靠近芯片,去耦电容也靠近芯片,芯片下方的地打过孔,使其接地良好。电源走线采用SHAPE方式。如图1所示。
2 软件部分
2.1 嵌入式系统UCOS介绍
μC/OS-II是一种可移植的,可植入ROM的,可裁剪的,抢占式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它被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2.2 硬件初始化介绍
硬件初始化顺序为:(1).时钟初始化。(2).AD初始化 (3).串口初始化 (4).IO口初始化。
2.3 程序设计流程介绍
系统上电后,先进行硬件初始化,然后操作系统初始化。系统工作分为3个任务,分别为按键任务,串口通信任务,电池电量采集任务。如图2所示。
3 结构部分
本设备包含3个指示灯,放置于设备右侧中部,开机按键放于右侧上部,一键报警按键放于灯下部,按键陷于外壳中,防止按键误碰,设备背部放置拉带便于携带,前部中间放置IC卡,外部加固定挡板。设备上下部放置卡壳,用于GYT2002A终端固定。
4 测试情况与性能指标
4.1 终端测试情况
1)板卡测试:
2)整机测试:
4.2 性能指标
(1)北斗RDSS短报文通信指标:
接收灵敏度:
误码率:≤1×10-5(方位角0°~180°,仰角20°~49°,接收信号电平≤-154.6dBW)
误码率:≤1×10-5(方位角0°~180°,仰角50°~90°接收信号电平≤-157.6dBW)
发射信号功率:5W
首次捕获时间:≤2s
失锁重捕时间:≤1s
(2)GPS/BD2
捕获时间:
冷启动时间(混合定位模式):≤32秒
热启动时间:≤1秒
重捕时间:≤1秒
接收通道数:≥99
定位精度:
水平≤10米(RMS)
定位数据输出频度:1Hz
时间精度:小于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