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电磁干扰(EMI) 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它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传导干扰又可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辐射干扰也可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造成EMI 的3 种因素是:
1) 电磁干扰源;
2) 被干扰的敏感设备;
3) 耦合路径或称为耦合通道。
共模干扰是指电源线对大地或中线对大地之间的电位差。对于三相电路来说, 共模干扰存在于任何一相与大地之间。共模电流是在相线(或中线)和地线之间流动的、相位相同的电流, 共模电流一般利用外部接地系统、电缆、金属制品等作为电流的返回路径。差模干扰是指存在于电源相线与中线之间, 对于三相电路来说, 差模干扰还存在于相线与相线之间。差模电流是往返于相线和中线之间且相位相反的电流。
2 EMI 滤波器的插入损耗
在开关电源中, 主要的EMI 骚扰源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关动作产生的dv/dt 和di/dt, 所以在设计EMI 电源滤波器上, 就是对开关频率及其高次谐波的噪声给予足够的衰减。一般性能的电源滤波器的结构如图1 所示:
电源滤波器一般用来抑制30 MHz 以下频率范围的噪音, 但对30 MHz 以上的辐射发射干扰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开关电源共模、差模干扰的特点, 可以按干扰的分布大概划分为3 个:
0.15~0.5 MHz 差模干扰为主;
0.5~5 MHz 差模、共模干扰共存;
5~30 MHz 共模干扰为主;
其简单的列线图, 如图2 所示。
EMI 电源滤波器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用插入损耗来衡量, 插入损耗是滤波器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它是频率的函数。EMI 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的定义为, 没有滤波器接入时, 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功率P1和接入滤波器后, 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功率P2之比, 用dB (分贝) 表示。通常把插入损耗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滤
波器的插入损耗越大, 滤波效果越好。滤波器接入前后的电路如图3 和图4 所示。
以一般电源滤波器为例, 利用二端口网络结构来推出插入损耗的基本计算公式。将电路分解为共模等效电路和差摸等效电路, 如图3、4 所示。
其中LCM是等效共模电感; LDM是等效差模电感。
Le是在绕制共模扼流圈时产生的不平衡漏电感。
由图3 与式(3) 得出共模等效电路的A 参数矩阵:
由图4 与式(3) 得出差模等效电路的A 参数矩阵:
一般来说, 在允许的条件下, 滤波电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在用于交流滤波器时, 共模电容必须小于0.01 μF, 如2 200~4 700 PF, 差模电容要求取值在1~5 μF 之间。而在直流滤波器中, 电容器耐压较低, 其使用的容量大小比交流滤波器中使用的电容大一个数量级。共模电容和差模电容有几个常用的数值, 共模电容通常为334, 224 和333; 差模电容通常为105 和0.68 μF。
2 EMI 的测量
由于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产生的机理不同, 形成的回路不同, 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一直方法, 因此, 滤波器的设计也就不同。在干扰测量中如何分辨差模及共模干扰就成为电源EMI 滤波器设计的首要问题。常用的干扰信号分离方法有: 电流探棒(Current probe) 、差模拒斥网络(Differential-Mode Rejection Network, DMRN) 以及干扰分离器(Noise Separator) 等。
3 EMI 滤波器的设计
进行EMI 电源滤波器电路结构的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满足最大阻抗失配, 插入损耗尽可能地增大, 也就是尽可能地增大信号反射。对于电源EMI 滤波器与源或负载的接口端, 如果源内阻和负载是阻性或感性的, 与之连接的滤波器接口就应该是容性的; 如果源内阻和负载是容性的, 与之连接的滤波器接口就应该是感性的。
3.1 方法一:
a) 利用噪声分离的方法, 分别测量在未接滤波器时的共模干扰VCM ( dB) 和差模干扰VDM(dB), 根据设备自身所需求的标准来设定滤波器所需要达到的衰减量。由共模、差模干扰的测量结果与标准限值, 加上适当的裕量可得到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在实际设计时还需要加上6 dB 的安全余量。
式 (10) 中: 3 dB———在分离共模、 差模传导干扰的测试过程中, 测试结果比实际值大3 dB;
M (dB) ———设计裕量, 即 6 dB;
Vlimit ( dB) ———相关标准 (如 CISPR、 FCC、VDE) 规定的传导干扰限值。
因此, 根据(11) 式的计算便可做出插入损耗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b) 计算元件参数。EMI 电源滤波器通常希望工作在规范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中, 一般源阻抗和负载阻抗都等于50 Ω, 但在实际工作中, 阻抗大多处于不匹配状态。在计算电路参数时, 为了减少变量, 利于EMI 电源滤波器共模和差模插入损耗的理论计算, 需要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为一个固定值, 因此, 可以先不考虑源阻抗和负载阻抗是否匹配的问题。采用测量滤波器插入损耗时使用的标准源、负载阻抗值: Rs=50 Ω, R1=50 Ω。根据所确定的参数和式(11) 得出等效共模电感。等效差模电感的值与共模电感的计算值大致相同。
EMI 电源滤波器的设计如同其它类型的电路设计一样, 它也面临着因高频情况所衍生的电感、电容问题。在确定电路结构后, 重新进行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3.2 方法二:
与方法一相比较, 方法二避开了阻抗处于失配状态的问题。在这里将引入滤波器设计阻抗Rd, 截止频率f0、Rd是最低输入电压除去最高输入电流,截止频率f0则与EMC 标准规定的相应频段下的插入损耗值以及滤波器电路的形式有关。步骤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 按照上面方法计算出来的截止频率可能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为了不影响整个电源系统的稳定或者改变电网电压的波形, 要求截止频率大于15 倍的电网频率。
EMI 电源滤波器电路中的共模扼流圈电感L和共模电容CY的计算方法如下:
上式计算的C 值并不能满足漏电流的要求,可以用满足漏电流要求的CY, 它的取值与方法一相同。
L 和CY为滤波器实际使用的数值, 差模等效电路中的参数可以参考经验值或者用方法一取得。
4 EMI 滤波器的安装
a) 滤波器的输出线最好采用双绞线。
b) 必须很好地解决滤波器的接地问题, 外部滤波器和电源板的接地都是连接在机箱的外壳上,连接线和机箱体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地环路。如果机箱在搭接的时候处理不好或者焊接不紧密, 就会在两个滤波器的接地点之间形成一个等效的串联阻抗, 导致两个接地点间的电位不相同, 在地线上产生电流, 形成共模干扰信号。
c) EMI 电源滤波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噪声信号, 对功率线和地线的走线方式和布局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否则将影响滤波器的性能。
5 结束语
通用型的EMI 滤波器通常很难设计, 这是由于不同的功率变换器之间, 由于拓扑、选用元件、PCB 布板等原因, 电磁环境水平相差很大, 再加上阻抗匹配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滤波器的通用性, 所以, 滤波器的设计往往具有针对性, 并在实际调试中逐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