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总体设计方案
在PTN 上实现RS 串口的功能,可以采用修改PWE3协议,为RS串口开发一套功能模板,将RS协议的相关参数进行预设,来增加对RS 串口的支持,称为RSover MPLS,如图3(a)所示。但这种方式将无法遵循国家国际标准,不具有通用性,改变了原产品的功能结构,因此不宜采用。
在不改动原始协议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先使用PWE3中认可的某种协议,再硬件转换为RS协议的方式。因为RS协议速率低,为减少带宽浪费,所以选用几种仿真通信协议中速率最低的E1协议来承载,称为RS over E1方案,如图3(b)所示。此方案原理同在PTN 设备外加挂E1-RS 协议转换器,但其管理和控制均由PTN 统一管理。
3.2 硬件设计
基础设备SPTN 8500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于是分组核心,因此设计结构相较SDH 等通信设备而言更类似于路由器,包含子架(提供背板总线),电源主控一体板和各种接口的业务板三部分,因此本次开发可以不对原设计进行改动,仅开发一种新的业务板卡即可。欲开发的RS串行接口业务板可以E1接口业务板为基础,增加转换电路,并将对外E1接口改为RS接口,采用RJ 45型物理接口规格。
3.3 协议切换
RS 232/485/422协议本质类似,只是接口电路略有不同,可通过在板卡上将该接口电路独立出来,通过更换子电路板来完成协议间的切换。其中RS 485可通过RS422接口电路并线完成,而RS 232的电平与RS 485/422不同,不便于统一设计。最终设计为RS 232和RS 422两种子电路板,插接在RS接口板上。RS 422子电路板上设置并接跳线,可切换为RS 485协议。
3.4 业务模型
PTN之上承载的业务分为E-Line、E-LAN和E-Tree三种业务模型,分别对应于 p2p、mp2mp 和p2mp 三种拓扑模型。虽然RS 484/422是p2mp模型,但RS 232仅可工作在p2p模式。且由于RS业务是承载于E1通道之上,因此必须采用E-Line模型。
3.5 寻址方式
对于RS通信而言,其有自己的地址查找方式,这里关注在PTN内部对每个RS通道的寻址方式。有两种方案。一是LSP法,如图4(a)所示,每个E1口在仿真时可手工配置一条LSP来对应,这样每个E1口仅能包含1个RS串口。E1的速率是2.048 Mb/s,而RS在异步模式下最高也仅能达到115 Kb/s,带宽利用率仅为5.6%,如果希望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即在一个E1仿真通道中实现多个RS通道,那么仅采用LSP就难以区分,必须再设计一套在 E1通道中为各RS寻址的方案,如使用IP地址标识同一E1下不同的RS通道,称之为IP法,如图4(b)所示。IP法可以提高带宽的利用率,但使PTN 结构层次更加复杂,加大了配置和管理的难度,并且由于增加一层IP报头封装,影响转发效率。经过分析,认为RS接口数量不多,而且RS 485/422还可以在设备外先行进行并线汇接,进一步减少接口需求数量,因此宜采用LSP寻址方案。
3.6 管理平面
设备的管理平面需增加RS 配置模块,可依据E1配置模块加以修改。另需在管理软件中为RS 串口建模,建立相应的标志、配置模板和告警模板。
3.7 控制平面
由于采用LSP 寻址方案,RS 通道与E1 通道为1∶1对应,因此控制平面无须再进行功能扩展,对RS通道所使用的保护检测手段直接运用E1方案即可。
4 部署应用
搭载RS串行接口的PTN设备已在某电力通信专网进行实地部署应用,试运行承载的业务主要是电力生产调度数据。
4.1 应用拓扑
搭载RS串行接口的PTN设备在某供电公司组网拓扑如图5所示,共使用该型设备将8个变电站与区域调控中心相连。根据光缆路由,分别组成东环和西环两个光纤环网。
4.2 承载业务
每台设备采用双电源主控板配置,充分考虑可靠性。每台设备上不仅配置常规的FE网板和E1板,还配置搭载RS接口的串口板。为保障网络可靠性,东西双环都独立配置了环网保护。
应用场景中的主环均由变电站节点组成,每节点均有调度数据网、SCADA、视频监控、工作票系统和电能量采集等业务。其中电能量采集业务的电能表数据采集采用RS 485方式,经过在站内并线后,通过PTN环网在调控中心处集中,经过串口服务器的数据合并,一同送至主站系统的前置采集服务器,完成电能量数据的采集过程。如图6所示。
4.3 应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对本设计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经实际测试,主站端采集XJ变一块电表时,平均响应时间≤1 s.在采集P+、P-、Q+和Q-四个量的情况下,单块电表经过数据交换,采集完毕的平均时间<4 s.与现场采集的时间比较,通过PTN传输系统的时延仅有不到1 s的延迟增加。在一个RS 串口并联采集8 块电表的情况下,传输系统总时延<2 s.多于8块电表终端需要采集的情况下,可增用一个RS口,同时采集不会增加时延。同样测试项目下,对下一跳节点LH变进行测试,传输系统总时延同样<2 s,没有发现较大变化。
供电公司在建设县域光纤骨干通信网时,通过技术选型比较,放弃了传统的SDH/MSTP 体系,选用PTN 分组核心体系,在获得更好性能的同时,成本也有所降低,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电能量系统采集的需求除可以使用PTN 进行改造设计外,也可以使用E1接口下挂E1/RS协议转换器来实现。两种方案相比,PTN改造方案减小了时延和不必要的故障点,无需单独考虑取电,并且可以统一管理,而成本相似,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现有投资的效益成本比。
5 结语
本课题依据电力业务实际需要,提出在原PTN标准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增加对RS串口支持的需求,综合了开发量、改造难度、成本和性能等方面的考虑,确定了较合适的方案进行设计,完成了产品试制和实际部署应用,获得了预期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本课题的完成,为满足电力通信需求提供了新的方案,但其方案仍有可改进之处。对于RS接口板的管理,可以增加终端故障检测的功能,并建立相应的告警集合,对PTN 管理系统进行扩充,以便对通道进行全方位检测。另外对接入端的冗余也是改进的一个方向,可考虑采用两个RS接口互为主备,为RS的DTE终端提供更加完善可靠的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