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我叫曾伟浩,目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研一新生,主修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研究方向是信号处理。在2009~2013年的四年本科期间,我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活跃于校内外的各种电子竞赛和社团活动,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项目。大四期间,经过一番曲折的申请和面试,完成了从华南师范大学到哈工大深研院的研究生保送。
热血“打工仔”意外获得保研资格
有句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三那年,我在周立功创办的企业中得到了珍贵的实习机会。由于本科期间就喜欢捣鼓各种电子玩意和参加比赛,又加上当时的我们年轻气盛,所以头脑中压根没想过读研这条路,一心只想着大四一开学,就通过校招等渠道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
然而,就开学后的不久,我被学校通知获得了保研资格,希望我尽快开始准备申请学校。一边是优秀企业在向我招手,一边是宝贵的保研名额,我该如何选择呢?
经过和很多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以及多方面的考虑,我最终决定乖乖“招安”。看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这样选择不值得。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说无论工作还是读研,选择不分好坏。每个人应该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理智的制定一条适合的职业路线。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主要分享的是,我在保研面试中的一些收获。
回到学校后,我立马开始了各种保研材料的准备。然而和大多数保研生不一样的是,我选择了申请外校,这使得我的申请难度又被提高了。当时我想,虽然申请本校会比较稳妥,但是既然选择走研究生这条路,何不跟从自己的内心喜好,寻找一个更加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呢?
经过前期的努力筹备,我顺利拿到了保研和外推名额。然而,顺利的第一步之后,我便接连经历了好几个教训。本科期间,我就非常欣赏华南理工大学的电信学院,所以申请学校时我就孤注一掷的投了它的网上申请。随后,我也开始查询感兴趣方向的导师,并向他们发送了无数封自荐信。这在当时来说,也算是海投了,呵呵。果不其然,我的那些自荐申请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信。焦急的我,开始在各个学校官网挨个查找各位导师的电话,直接打过去询问情况。虽然很多老师接了电话,除了两个导师分别开出转为专业硕士和转到冷门专业的条件,无一例外的都以四个字收场:名额已满。
这时我才知道,一切都太晚了....
也许是傻人有傻福。在我非常失望几乎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在网上无意发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接收外校保研生的公开系统。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我迅速的注册了账号并填写了资料。幸运的是,我还发现哈工大已经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了这个院系。
该校网申审核的效率之快,超乎我的想象,我两天后就收到了面试的通知。虽然,我的申请过程在经历波折后巧遇明灯,但事后仍旧感到心有余悸、唏嘘不已。如果,我能够提前哪怕一个月着手准备,也许心目中的华南理工大学就会向我招手。在此,我要衷心的提醒各位有意保研或考研的同学们: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千万不能只埋头于专业考核的准备中。寻找到一个靠谱的院系和导师,同样很重要。所以,最好大三暑假前就开始“物色”你的理想目标。
谁是我真正的导师?
绝处逢生之后,我的心情指数也是一路上扬。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选哪个导师好呢?于是,我对比了几个导师的方向,再结合自己的兴趣,便确定了一个心仪的导师。还记得我当时刚刚发出了意向邮件,便很快得到了回复。导师在信上说:我愿意接收你来我系深造。真是短短一句话,就让人念念不忘!
面试之前,我认真的准备了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绍,再将自己做过的所有电子作品做一个梳理,对着镜子背的滚瓜烂熟。当然,还要整理出大学期间的所有获奖证书,以备不时之需:)
面试当天,“五面一”的局势让我颇为紧张。面对五位正襟危坐的教授,我一下将英文介绍全部忘掉,只好很囧的看着稿子念...
好吧,硬着头皮进入导师们的轮流提问。这里我要说,研究生的面试其实和企业面试越来越像,它不再偏向专业知识的考核,而是详细的了解你在本科期间经历过的项目以及遇到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提问过程无需赘述,但必须要感谢“那些年一起做过的项目”和“那些年一起参加的比赛”。也就是因为这些扎扎实实的实战经验,让我拿到了95分的加权面试成绩。很快,我的面试结果也下来了。当我拿到哈工大深研院的预录取通知书,以及特等奖学金的时候,真是激动又庆幸。
关于导师的选择,我们知道这很重要。然而,谁是真正的好导师呢?我通过不到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有了更深的体会。老话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包括我现在的导师也会常常提到这句话。然而即便我不说,很多正在读研或已经毕业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好导师难寻。即便导师有真功夫,他是否毫无保留的教给你、是否有时间系统化的教给你,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师傅是否有空把我领进门,都成为了一个疑问。所以我开始发觉,真正的导师,就是我自己。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外界评价和引导的地位越来越弱,人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乃至自我推销能力,越来越成为人的生存前提。所以刚才那句老话,此时我更想改为“师傅不开门,解锁靠个人”。
机会总是留给“早早准备的人”
前面我有说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但实际上,我是想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做一个反例。因为,我就是因为在获得保研资格之前,没有去做了解任何考研保研的工作,所以才会因为到处都“名额已满”而撞得头破血流。
虽然,最后我幸运的成为了哈工大深研院的“漏网之鱼”,如愿找到了比较满意的院系和导师。但是,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清楚的知道“幸运”二字永远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现在觉得改为“机会总是留给早早准备的人”,更为恰当。
时代真的变了,一切都要早早开始。在此,我根据有限的个人经验,总结了几点研究生面试的建议:
尽早确定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大三下学期就要确定好。
保研:尽量提早准备,大三暑假前你可以通过核算自己的成绩来预测能否在自己的学校拿到校外保研名额。另外,很多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院会在暑假开办夏令营,其实就是预招生。只要你申请通过了某学校的夏令营,那个学校就会在夏令营结束时发个预录取通知书给你,只要你拿到保研名额,你就录取了。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节省你相当一大部分时间。
考研:在复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早准备选择院系和导师。一定要在学校未发出通知之前就联系好导师,并且是有过面对面的交流。本校而言,只要导师表示接受你,面试中基本上不会为难你。外校而言,首先我们自己无法避免会遇到“排外”的困难,但是我们自己还是要保持正面的态度。多方打探,练习好面试中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并用你的专业水平说服你的未来导师。
一棵树上吊死:绝对不可以。即便是胸有成竹,也要多试试多看看几个学校,这样即便遇到不利的处境,也能有对策。当然,也要注意观察自己学校的政策,有些学校会要求最多申请三个外校。
保研论坛:很多学校都有保研论坛。无论是否限制本校学生注册登录,一定要想尽办法到里面逛一逛,里面有相当多的实战经验,包括各个重点大学的专帖。要知道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网络资源将是你保研成功的一半,不开玩笑哦。
关于“硕士比本科难找工作”和“学历是硬伤”
相信很多同学在大三就会开始迷茫:读研还是工作?这里我谈下我自己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合适的选择。如果你的水平已经足够签下一个众人艳羡的工作,读研也许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副选项;如果你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院校排名等条件上都不占优势,盲目的走向社会也许就是不明智的。
有些新闻报道总是有“今年硕士毕业生的人数多少,而就业率却比本科生还少”的论调,包括不少同龄人甚至企业还会有“学历是硬伤”的偏见。至少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论调。
我始终相信,无论身在校园还是职场,只要不荒废时间,专注于我们选择的技术方向,并培养良好的综合能力,学历这种“伤”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