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2年5月份,再否认小米的成功不是疯子就是瞎子。随着渠道落地,小米最近一两个月的出货量骤增到50万-70万每个月,毛利率从初期的微利变成现在至少30%。不用说一家成立才两年的新公司,即使是业界巨头,小米的销量和利润也是诱人的蛋糕。
小米的成功引起了一批公司的模仿,包括华为和360的合作,但是小米的成功要复制并不简单,让我们看看小米成功的秘诀吧
1、专注产品,硬件抢先研发,时间导火索引爆性价比核武器
小米是国内第一个用高通8260作出成品的厂商,国际上时间也是很早的。在主流产品还是单核1Ghz,极少数高端产品才是双核的情况下。小米一个小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显然是抢先研发。在8260有开发板的时候,就集中极其有限的资源研发这个高性能硬件平台。力争最快的速度拿出成品,最好是高通的8260刚刚能量产,小米就可以拿到货,上市产品。
智能手机的硬件和电脑非常类似。摩尔定律下,新品性能明显优于旧品,高端旧品一夜变中端,谁的高端新品上市早,谁多吃几个月市场。
也许开发板并不成熟有很多问题,这没关系。等你研发的差不多了,芯片厂也把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
对于小米这种实力弱小的企业,专注,领先一步,才能在2011年四季度拿出小米手机。
如果小米手机在2012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上市,性价比核武器就无从谈起了。
2、抓住用户体验核心,技术服务于消费者,尊重消费者。
我以前写过,MIUI的早期版本和MEIZU基于wince自己开发的M8系统非常类似。魅族是国内最早抓住iPHONE核心,并且模仿的企业,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做MP3,模仿苹果,能够更快的理解苹果的精髓,魅族的M6模仿苹果播放器时期,就已经开始注重用户体验了。
有人说,用户体验方面,小米、魅族、OPPO前三,小米脱胎于魅族。而魅族和OPPO都是从MP3播放器转型过来的。
用户体验体现在软硬件两方面。
硬件上面,高频处理器,大内存决定用户流畅的体验,屏幕直接决定用户的视觉体验,内放外放决定用户音乐体验,摄像头决定用户拍摄体验。
这里需要提一下魅族M8,早在2007年,魅族就提出了600mhz处理器、256M内存,720*480的非TN屏幕,M8的外放音质也是非常讲究的,早期320万摄像头是国内第一款可以媲美同像素低档卡片机的摄像头。
只是魅族实力太弱,硬件无法保证信号稳定,软件无法保证流畅不出问题,加上管理者的文化瓶颈,做了很多不负责任的决定,才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小米因为成本限制,摄像头和音质没有做好,但是处理器、内存、屏幕都是不缩水的。
OPPO也有类似的特点,功能机时代就使用了欧胜的CODEC芯片保证音质,用一片台系TN屏幕中,首先在MTK上使用日系IPS屏幕。智能机X905更是有着一流的摄像头水准。SONY的CMOS,柯尼卡美能达的镜头,产品效果丝毫不逊于IPHONE4S。
软件方面,智能机的第三方软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厂家只要把系统本身做快做流畅,基本功能做的足够人性化,足够方便就可以了。
人性化一方面需要厂商绞尽脑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消费者的反映和智慧,所以魅族的JWONG自己在论坛上搜集用户需求,小米有MIUI论坛,接受用户反映的问题,一周一个测试版。OPPO来的晚了一点,也拿出300台手机,给用户免费试用,接受反馈。
厂商的重视和消费者的集体智慧千锤百炼,才有了足够人性化足够好用的系统。
3、炒作替代广告,降低成本。
这个说过多次,有了性价比核武器,加上适当的推广,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需要电视媒体亿元的广告投入,也能混得脸熟。
其实华为和360合作,仅仅靠360的资源就完全可以做的比小米更强。
4、网络替代渠道,节省渠道费用
这个也说过多次,网络销售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渠道费用,走渠道的机器在性价比上无法与之竞争。
网络渠道的要点在于隔绝渠道,小米即使渠道落地,也是卖2600的合约机,与官方1999元保持很大的价差。
如果渠道和网络同价同型号,或者渠道无法生存,或者网络没有性价比。
小米的隔绝办法并非最好,因为小米产品单一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华为、OPPO这些或者有运营商渠道,或者有自己渠道的厂商。推出一款网络专售的高性价比型号更好,与其他渠道的产品隔绝,各自卖各自的目标客户。
5、有节奏放货,保持市场饥渴
小米一方面是实力弱小,另外一方面不能不说没饥饿营销的嫌疑,在2011年四季度,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控制放货数量。保持市场的饥渴。高性价比带来巨量客户,但是利润微薄。
小米就一轮轮抢购,控制放货节奏,类型房地产营销,登记一年的客户,一天清盘。小米是熬用户一个月,几分钟清货。
这样放货还带来了黄牛炒作,缺的东西才有黄牛。黄牛加剧了缺货现象,抬高了价格,客观上帮助了小米的炒作。
等到配件降价利润丰厚了,小米的产能也上去了,这个时候大批放货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最近一两个月就是如此。
6、拿用户当上帝,讨消费者欢心
小米初期没有打印发票,在后来给用户补寄发票的时候,送了用户一张贴膜,成本只有几毛钱的膜,让用户感觉很好。
在4月份,小米给第一批30万用户送100元的产品,表示不忘老用户。
而且在产品中,附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用户在小米不成熟的时候,忍受等待,支持小米。
虽然知道是营销手段,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可以得高分的。
反观一些厂商,旧型号卖出去就不管了,消费者喊破天也不闻不问。
小米的成功并非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