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行业观察者,一直以来都希望找到未来5年甚至10年技术发展的方向,找到Next big thing。
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就是Next big thing,未来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现实情况是,在近两年内这个行业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出货量也一直停滞不前。然而对未来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功能机时代我们很难预测到会出现iphone这样的智能手机,而现在的我们也无法预测到10年后的可穿戴设备到底长什么样?
企业为什么要开发新产品,不断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为了不断制造新的卖点,并引导消费者为这些卖点买单。但是这些卖点不一定是用户真正需要的,通过对过企业往案例的分析,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产品或技术演进的规律:
第一个是降成本。无论任何时候,消费者都不会嫌弃产品更便宜。比如车辆控制仪表的可视化,一部车里有包括油温表、水温表、油量表、发动机转速表、速度表......未来这些仪表将被一块显示屏替代掉。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会考虑用显示屏来替代这些仪表?表面上是因为这样更加符合潮流,但实际上它的可靠性会急剧下降,这对于汽车领域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因素。所以唯一让企业认为值得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降成本,用一块屏取代这么多仪表显然是比较划算的。
再比如CRT和等离子电视被LCD液晶电视所取代,液晶屏之所以能够最终获胜,不是因为显示效果更好,也不是因为所谓的轻薄、大尺寸。实际上从现实效果和发色数目来看,CRT和等离子还是最好的显示技术。液晶屏之所有能够最终取胜,还是因为它的成本够低。
第二个是降低用户使用门槛。Iphone取代功能手机,不是因为它的硬件性能多么强大,而是因为首次采用触控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可视化UI使得小孩也能操纵手机。腾讯的成功不是因为山寨了别的公司的创意,而是因为在易用性和操作体验上比别家做得更好。类似于MIUI这样各种的第三方ROM能流行,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为了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及学习成本,不用再以刷机为乐。
科技以人为本,所有技术的使用门槛最后都会越来越低,由专业化的设备变成普罗大众都可以拥有的设备。比如个人电脑就是由过去实验室采用的大型计算机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可穿戴设备也是一样,过去医院专用的血糖仪、血压计,如今普通人都可以使用;过去每一年、每几个月才做一次的身体检查,现在每时每秒都在检查你的身体,甚至你根本都感觉不到这一点。让婴儿和动物都能够使用,这是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真正的智能化。
第三个是构建操作系统。这几年国内媒体一直在大力宣传国产操作系统,包括很多手机厂商也把自己的定制ROM叫成OS。但其实操作系统就像水,就像空气,就像电,就像网络。它应该是你平时根本就感觉不到,但没有的时候由根本无法生存的东西。
随着各手机厂商深度定制化UI的普及,很多消费者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甚至感觉不到Google的存在,但是一旦Android更新版本,所有的厂商和消费者都记起了谷歌的存在。掌握了操作系统你就掌握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用户体验,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能够让用户根本无法放弃,比如Windows XP。苹果为何能在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傲视同侪?就是因为有操作系统所构筑的护城河。对于国产厂商来说,缺乏操作系统的支持,将使得未来竞争中天生处于劣势地位。
第四个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美国的Netflix之所以能够制作出《纸牌屋》这样精良的符合观众口味的电视剧,其背后源自多年从事录像带出租业务所搜集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能够得知美国消费者的观影喜好。以往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主要是谷歌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提供广告服务。
在硬件设计与制造行业,未来也将逐渐应用到大数据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目前的硬件厂商做什么产品基本是靠老板去猜市场将会有哪些热点,或者直接Copy最成功的那家厂商,去做跟随者。尤其是在可穿戴领域,摩尔定律已经不再适用,各种形态的产品其要求也不再是性能至上。所有的开发商都必须根据不同的应用与细分市场开发定制化硬件。谁能够获得用户的数据并分析,谁就能够更了解你的用户,甚至比你的用户更了解他自己,因为大数据分析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预测。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还停留在搜集数据的阶段,但未来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这些数据,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将是拉开同类企业差距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