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中国互联网员工跳槽成常态,平均在职时间31个月,而部分员工工作不到一年就会离职。离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双输的局面,个人和公司都要承担风险,当然,机遇也总是和风险同在,那员工什么时候离职是正确的选择呢?员工不同时间的离职对公司管理层又意味着什么呢?
员工离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很难去把握其中的规律,但大多数的选择还是能简单窥视这些数字下的潜在因素。
对员工来说,选择跳槽时间要记住几个数字:8、18、48
一般情况下8个月内离职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现在,一般公司的真实试用期都在3个月或6个月,8个月内离职可能意味着你没有通过6个月的评估或第一个绩效周期,除非是由于你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比如像最近微软、索尼等的大规模集体裁员。建议你在工作履历中省略这段经历,帮助面试官避免因为你经历过的无关议题而浪费时间。
18个月是得到公认的下限
18个月是社会公认的下限,意味着你至少安然度过了一个评估周期,不少公司绩效评估通常按年进行,而且公司只会对工作满6个月的员工进行评估,这正是18个月这个数字的由来。
如果在18个月内离职,也最好已经做出一定的成绩,经历过公司的绩效评估。当然,要是你在工作中被有意无意的“诱骗”,或者是因为并购、管理层变动等公司行为离职,可以被理解。
但是,因为公司因素有多次短时间工作经历,会引起HR警惕,认为你可能缺乏耐心、能力不足被裁、对公司缺乏忠诚等,各种负面印象会影响求职。
有资深人士认为,如果你的简历中有一连串的短期任职,你要准备好详细谈论一下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如何保证自己未来不会仓促选择下一份工作,以及从长期来看,你将如何确定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48个月即四年
这在现在的中国互联网领域已是难得,在这四年中,至少有过一次的升职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没有升职经历、负责的项目也没有明显成效、个人能力没有明显提升,那在未来的两年内就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将被认为平庸无为或是没有上进心。
当然,如果你在一个公司不断升职,离职好像离你比较远,也不用担心离职。
那员工的离职与公司和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
1)2周离职,与HR的入职沟通有关;
2)3个月内离职,与不能适应工作和工作内容本身有关;
3)6个月内离职,与直接上级有关;
4)2年左右离职,与企业文化有关;
5)3-5年离职,与晋升空间受限有关;
6)5年以上离职,与厌倦和进步速度不平衡有关。
2周内离职一般是因为公司的情况与想象中不符,说明HR的入职介绍不详尽或不真实。
入职3个月离职一般都是与工作本身有关,员工可能认为自己的工作内容、职位设定、面试标准不适合自己,公司管理层应该查明具体原因,降低在招聘环节的无效劳动。
入职6个月离职一般与直接上级相关,可能是由于直接上级的问题解决不当,工作内容不匹配,优势得不到认可和发掘,甚至可能是处事风格难以协调。中间管理层对公司风貌影响很大,好的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和优势,让员工优势和工作职责匹配,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2年时间足以使员工与公司的大环境有了深入认识和融合,在这期间离职一般与公司文化有关。作为管理层,要及时察觉公司内的不良因素,确认正确的价值导向,给员工良好的工作氛围。
当然,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种,工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以上等等也不足以概述离职这一复杂事件,但是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你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客观因素可以理解,主观上的小情绪就需要自己调控了,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工作不难找,但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有喜欢的工作很难,选择莫大意,跳槽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