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其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改善电力电子装置的动态性能、提高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使其高频化则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但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损耗急剧增大,使得变换器的效率严重下降 [1-2],从而限制了电力电子装置变换频率的提高、性能的改善及应用领域的扩大。为了减小开关损耗,提高效率,软开关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中。软开关从早期的耗能式吸收[3-4],到后来提出的部分馈能式[4]、无损耗方案[5],可以分为无源与有源两大类。无源无损软开关技术(PLLS)与有源软开关技术相比,价格更便宜、可靠性更高,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无源无损软开关有两种:(1)电感串入开关支路,从而实现零电流开通并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2)电容并入开关支路,实现其零电压关断。参考文献[2]中超前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滞后管实现了零电压关断;参考文献[6-7]中提出了用6个元件实现所有开关零电流开通的软开关方案,同时提出了用12个元件实现所有开关的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开通的软件开关方案;参考文献[8]中提出了用10个元件实现所有开关的软开关。目前开关功率电路趋向于模块化,使得可供放置无源吸收元件的空间也越来越小[2,8],因此对于大功率全桥逆变电路,用最少的元件同时实现所有开关的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开通,具有很实用的工程价值。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无源无损软开关全桥逆变器拓扑结构,此电路可以实现桥臂所有开关器件的零电流开通与零电压关断,并且零电压电容上的能量直接回馈给负载端。此电路仅使用8个无源元件,原理简单,所实现软开关效果好。
1 电路的工作原理
本文提出的PLSS(无源无损软开关)全桥逆变器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
下面将详细分析图1所示的PLSS全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在分析全桥逆变器无源无损软开关工作过程时,做了如下假设:(1)电路中的所有元件为理想元件。(2)在开关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负载电流Io的大小和方向不变。(3)缓冲电容Cs的作用是存储和转移零电流开通电感Lr和零电压电容Cr的能量,其值比零电压电容Cr的值大得多,Cs两端电压波动很小(仿真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在分析时可以假设其大小和方向不变,以VCs表示。
图1所示的PLSS全桥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1) 阶段1(t<t0)
此时电路处于开关器件S1和S4正向载流的稳态。零电流电感Lr中的电流iLr=Io,两个零电压电容两端的电压分别为vcr1=Vs, vcr2=0。
(2) 阶段2(t0≤t<t1)
t=t0时,开关器件S1和S4同时关断,is1=is4=0。阶段2的等效电路中有三个回路。第一个是续流回路——负载、D3、Vs、Ds1、Ds2、Cs和D2,仿真发现,续流时间很短,而且续流电流很小,负载电流Io大部分通过了第二个回路。第二个回路包括cr1、负载和cr2,由于续流电流很小,可以假设通过这个回路的电流大小为负载电流Io,则电容Cr1放电,电容Cr2充电,这两个零电压电容两端电压变化的速度分别为:
由于开关器件S1上的电压Vs1=Vs-vcr1,开关器件S4上的电压vs4=vcr2+VCs,因此Vs1随着vcr1的减小而增大,vs4随着vcr2的增大而增大,而且
式(2)给出了当开关器件S1和S4零电压关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上升速度,可以看出,这与负载电流和零电压电容的大小有关。仿真时取cr1=cr2,当这个过程结束时,vcr1=0,vcr2=Vs,Vs1=Vs,vs4=Vs+VCs。由于二极管Ds1和D3的箝位,vcr2不能超过Vs。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为△t1=VsCr1/Io。在这个阶段中,必须实现电容Cr1的完全复位,因此使Cr1完全复位的时间必须小于等于这个阶段的总时间,即死区时间(1-d)T/2,有:
电路工作时,负载电流、电源电压Vs和死区时间必须满足式(3),才能使零电压电容Cr1完全复位,从而保证功率开关器件零电压关断。第三个回路包括Lr、Ds1、Ds2和Cs,这实际上是零电流电感Lr中的能量谐振转移到缓冲电容Cs中的过程。由于t=t0时iLr=Io,因此:
(3) 阶段3(t1≤t<t1)
t=t1时,开关器件S2和S3同时开通。通过开关器件的电流将随着通过电感Lr的电流一起上升,实现其零电流开通。
在阶段2接近结束时,vs2=0,vcr2=Vs,此时有vs2=vs2+VCs=VCs,Vs3=Vs-vCs2=0,仿真表明,VCs的值比较小。因此,在阶段3中,除了可以利用电感Lr实现开关器件的零电流导通之外,同时还能实现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导通。当iLr=Io时,电路将进入开关器件S2和S3正向载流的稳态。在这个阶段还存在着一个谐振回路——Cs、Ls、Ds3和S2,当开关器件S2开通时,Cs通过谐振将能量转移到缓冲电感Ls中。谐振过程的主要表达式为:
的周期长于变换器的开关周期,这里的谐振过程只需令Cs把阶段2中Lr转移过来的能量释放出去即可。由于这个谐振回路的存在,使得通过开关器件S2的电流is2(t)=Io+iLS(t)。
(4) 阶段4(t1≤t<t3)
阶段4的等效电路中有4个回路。与阶段2类似,第一个是续流回路——负载、D1、Vs、Ds1、Ds2、Cs和D4。第二个回路包括负载、Cr1和cr2,同样地,因续流电流很小,可以假设通过这个回路的电流大小为负载电流Io,根据负载电流的方向可知,电容Cr1充电,cr2放电,这两个零电压电容两端电压变化的速度分别为:
式(9)给出了当开关器件S2和S3零电压关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上升速度。仿真时取Cr1=cr2,当这个实现开关器件S2和S3零电压关断的过程结束时,vs2=Vs,vcr2=0,vs2=Vs+VCs,Vs3=Vs。由于二极管Ds1和D1的箝位,vs2不能超过Vs。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为△t1=VsCr1/Io。同样,在这个阶段中,为了实现电容cr2的完全复位,可以推导出与式(3)一致的工作条件,得到与阶段3一致的软开关工作范围。
第三个回路包括Lr、Ds1、Ds2和Cs,这是零电流电感Lr中的能量谐振转移到缓冲电容Cs中的过程,与阶段2的第三个回路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第四个回路包括Ls、Ds3、D1、Vs、Ds1、Ds2,缓冲电感Ls中的能量通过这个回路回馈到电源Vs。必须说明的是,当S2关断时,阶段3中通过Cs、Ls、Ds3、S2回路进行的谐振过程已经被强迫停止。
(5) 阶段5(t3≤t≤t4)
t=t3时,开关器件S1和S4同时开通,通过开关器件的电流将随着通过电感Lr的电流一起上升,实现其零电流开通。
前面已述及,在阶段4接近结束时,vs2=Vs,vcr2=0,此时有Vs1=Vs-vs2=0, vs4=vcr2+VCs=VCs,仿真表明,VCs的值比较小。因此,在阶段5中,除了可以利用电感L实现开关器件S1和S4的零电流导通之外,同时还能实现它们的零电压开通。
t=t4时,iLr=Io,电路将进入开关器件S1和S4正向载流的稳态,即循环回到阶段1的电路状态。
PLSS全桥逆变器软开关工作范围如图3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此PLSS全桥逆变器中,两个零电压电容上的能量直接回馈到负载,不经过中间元件的转移,原理简单,所需附加元件少。
2 仿真分析
对图1所示PLSS全桥逆变器电路,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仿真软件Saber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参数如下:
主电路参数:输入电压Vs=100V,开关频率f=25kHz,开关总占空比d=0.9,负载为电阻RL与电感L串联的形式,其中RL=50Ω,L=100μH;无源软开关辅助电路参数:零电流电感Lr=2μH,缓冲电感Ls=70μH,零电压电容Cr1=cr2=20nF,缓冲电容Cs=20μH。
仿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is1和is2分别为通过开关器件S1和S2的电流,Vs1和vs2分别为它们两端的电压,iLr为通过零电流电感Lr的电流,vs2和vcr2分别为零电压电容Cr1和cr2两端的电压,vCs为缓冲电容Cs两端电压,iLs为通过缓冲电感Ls的电流。
由图5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缓冲电容Cs两端电压vCs在电路工作过程中波动很小,其值也很小,远小于电源电压Vs和零电压电容两端电压vs2和vcr2。由于在阶段1、2、4、5中,vs2=vs2+VCs,理论波形中为了说明其原理,突出了VCs值的显示,而在仿真波形中较小的VCs值实际上几乎被vs2值所掩盖,这使得图4中vs2的仿真波形与理论波形看起来略有不同。
3 实验结果
实验时采用的主电路输入电压为Vs=50V,其他电路参数与仿真参数完全相同。实验波形如图6和图7所示。图6所示为开关器件S1的电流is1与电压Vs1的波形。可以看出,实验波形与仿真波形相当接近,可以实现有源开关器件S1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
本文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一个PLSS全桥逆变器电路。此PLSS全桥逆变器能实现全部主开关器件的零电流开通与零电压关断,只在原电路基础上增加了8个无源元件,并且零电压电容上的能量直接回馈给负载,原理简单,效率较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