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器件慎重采用串并联结构设计。继电器不允许并联一起以提供较大电流、两只电容或两只开关类管子(IGBT、三极管、MOSFET等)不用于串联结构以解决单只耐压不足的问题。
原因是:在希望开关管同步导通的时候,实际工作中,两个的完全同步是做不到的,这种微小的差异会导致的潜在隐患是一只导通,另一只尚未导通时,全部的耐压会施加到一只管子上去,反而容易导致器件的损坏,这在可靠性模型上其实是容易带来问题的串联模型,并不是我们从功能设计理解上的两只一起分压实现的并联模型。
通过两只继电器并联提供较大电流,继电器的触点的同步性也是难以保证的,这样,启动初期,一直刚导通,另一只还未导通,易引起继电器触点粘连。
电容的串联是因为电容的容值误差较大,串联使用时,其上的分压会偏差比较大,所以,最好在每支电容的两端并上一只电阻(两只阻值的比值大小与电容的容值比例大小相同,且阻值不要太小,以免静态电流大导致静态功耗高)。
网友1:继电器很现实,因为现实继电器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只举一个例子,如果负载是大的感性负载,在断开的时候,先脱开的触点由于电流转移到另外一个触点上了,电压接近于0,没什么事,但另外一个触点在断开的时候会产生严重的拉弧现象,并且拉弧会造成空气电离,而电离后能够造成拉弧的触点维持在低阻状态,连续开关几次,这个后断开的触点主完了。由于烧蚀,这个触点在闭合的时候会接触不良,那么导通的电流又会压到另外一组触点上。所以和设计初期的想象完全不同了。
网友2:确实这样,经验之谈!书本里没有。
网友3:多做做工程就知道了,理论肯定是可以提供依据的,可是有很多工程师总是把期间当成理想器件。武老师说的都是工程中很多工程师忽略的细节,当问题出现后,根本原因找不出来。
网友4:在串联的两个电容上分别并电阻,这种方法使用过!